渠县这个养牛场有何门道?

达州日报网   2023-06-14 10:48:02

“哞……”6月7日午后,渠县定远镇团寨村的牧源养牛场热闹了起来,数名工人正忙着给出栏的牛装车。一时间,赶牛声、装车声交织一片,如夏日惊雷,奏起乡村振兴悦歌。


(资料图)

转身看向养牛场,整齐的牛棚内,数千只牛悠闲地摇着尾巴嚼着美味的饲草。这些体格健硕、神气十足的牛叫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中国引进改良繁育后,具有肉质佳、易育肥、体质好等特点。

不同于普通养殖场的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蚊蝇成群,这个年出栏约1000头牛的养殖场,在保障环境的同时,还兼顾发电、生产有机肥,它究竟有何门道?

步骤1:种养结合

多元化饲料来源 秸秆回收为农户增收

6月7日,记者来到渠县牧源养牛场,一进门,一股酸香气息扑鼻而来。只见堆料场内,青贮饲料、玉米、饲草垒成小山,一名工人正忙着操作机械,按比例精准地将各类饲料投放到拌和机内。

“要把牛养得膘肥体壮、健康抗病,饲料是关键。”牧源农业负责人陈烨华介绍,他们的饲料中除了常见的饲草、玉米,还添加了豆白、苏打,以达到营养均衡。其中,还有一味酒糟,这也是牛场内酸香气味的来源。

养牛场

营养丰富的饲料造就了牛体格健壮、被毛顺滑光亮。在牧源养牛场,肉牛的体重长到650公斤—750公斤,才算达到了出栏标准,最重的牛甚至达到1吨。按出栏牛均价2.5万元算,每头牛的利润可以达到3750元到6250元。

目前,牧源养牛场存栏量约1000头,一天消耗各类饲料共计25吨。为保障饲料供应,牧源农业采取了多元化战略。除了定量收购,牧源农业还种植了400亩牧草,一年收三茬,可保证牛场半年的牧草所需。另外半年则通过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代替,比之干草,更加新鲜、适口,营养成分也更高。

在过去,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浪费了资源。“青贮加工扩展了饲料来源,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定远镇副镇长、宣传委员蒋艳玲介绍。

去年,在定远镇党委政府的牵线引桥下,牧源农业在周边回收了900吨玉米秸秆,每吨回收价在200元~300元,为当地农户带来20万元收益。“按照牛场目前的规模,秸秆的消耗量可覆盖整个定远镇。”陈烨华说。

步骤2:资源再生

沼气发电节能环保 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入夏以来,牛棚内风扇火力全开,却不花一分钱。这一切源于沼气发电的技术。

陈烨华介绍,每年每头牛约产生2吨粪便,整个牛场一年就是2000吨,单靠种植的牧草,很难消化这么多牛粪,而传统的储存方式,会使得牛场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甚至污染环境。

悠闲吃草

沼气发电的整套设备包括粪便堆积棚、沼气池和沉淀池、常温厌氧发酵罐以及湿式气罐。牧源牛场牛棚面积大,单头牛能享受到6至20平方米面积。相对宽敞的环境为机械化环境清理提供了便利。只需一台清粪机,2万平方米的牛棚,半天就能扫完,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也能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

牛棚呈坡形建设,收集的牛粪被堆放至集粪发酵棚,冲洗的污水、尿液顺着坡度,通过专用污水管道流入沉淀池,经过二次沉淀后进行干湿分离,分离后液体部分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分解,产生的沼气可进行发电和作为牛场生活的清洁能源,多余的部分则在湿式气罐中保存,污水也得到了有效处理。

目前,牧源牛场的沼气发电设备还在调试中,待全面完成后,不仅可满足牛场全年用电量,还有富余电力供应给周围群众,实现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步骤3:生态发展

还肥于田改良土壤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陈老板,我来拿点有机肥浇地哟”“老李,都在老地方,你拿嘛!”62岁的李大爷是团寨村村民。这样的一幕时常在牧源养牛场见到。

长时间使用化肥的土地,造成碱化或有机质严重缺乏,容易出现板结现象。

如何改良?施有机肥。

丰富的饲料

牛场冲洗的污水、尿液经过干湿分离后,固体部分堆放在集粪棚与牛粪一起发酵,加工为农作物有机肥,其中含有许多没有腐烂分解的动植物残渣和有机质,在大量的微生物作物下,使土壤变得疏松软化,同时又能增加肥力,受到群众的欢迎。

“周围的群众需要有机肥或用秸秆换,或直接送,降低了用肥的成本。而他们的土壤增强肥力后,能产出更多的玉米和秸秆,保障牛场的饲料供给,实现双赢。”陈烨华说。

富余的肥料,陈烨华以90元一吨的价格出售给市场。去年,这一项进账9万元。今年,他尝试种了几十株葡萄,果树喜酸,牛粪制成的有机肥恰好有这样的特性。如今,一串串青色的葡萄幼果已初挂藤架,只待丰收。未来,陈烨华计划扩大种植规模。

“青贮饲料养肥了牛,沼气发电优化了资源,有机肥到地里又壮了庄稼。”陈烨华认为,这种“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模式,正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之路。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道全 戴静文

来源:

热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