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瓯江引水工程又有新进展|以“水”为笔,绘就诗画江南

温州晚报   2023-06-13 11:20:23

近日,在始发井土层经过近30天的“冷冻”后,瓯江引水工程泽雅浅埋段涉铁隧洞“争先号”盾构机顺利“破冰”始发。据悉,该盾构机为6.4M级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整机总长85米,本次始发端端头使用的“冷冻法”施工,为浙江省水利行业首次应用。


(资料图)

瓯江引水工程是省重点水利民生项目,该工程总投资55亿元,各功能输水线路总长约81公里,建成后将承担温州市区应急备用供水、河网生态补水、灌溉及防洪排涝等重要作用,投用后可惠及温州人口420万,是温州迄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隧洞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引水工程,成为温州市未来的备用“大水缸”。

开工以来,随着该工程的一个个作业面施工进度的突破,未来,“瓯引水乡梦”将成为现实,江南上河图也就此徐徐展开。

引清水,润瓯越打造高质量城市水环境

走进位于瓯海泽雅的瓯江引水工程二标段展示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的瓯江引水工程线路规划图。通过这张图,一条清晰的引水脉络逐渐展开。

二标段项目负责人指着引水展示图介绍,瓯江引水工程起自温州与青田交界处,引瓯江上游清水至温州城区,涉及鹿城、瓯海、龙湾和温州湾新区,输水主干线全长61公里,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输水隧洞长度59.7公里。而其中瓯海段占将近2/3,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主战场。

引水工程将发挥什么样作用?该标段负责人称,如果把整个瓯江比做一条人体的“主动脉”,瓯江引水工程相当于人工再造了一条“支动脉”,通过“输水隧洞造血管”“分水口搭接血管”的方式,疏通内陆河网的“毛细血管”。引水工程将引瓯江上游清水到内陆河网,使原本内陆河网因城市发展而变淤堵的“死水”重新激活成“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如诗句所言,瓯江引水工程将为浙南地区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城市水环境,打造诗画江南的水乡风貌。

融智能 ,赋科技数字化管理解决卡脖子难题

数字经济是浙江近年来发展的“一号工程”;在瓯江引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数字赋能,实现了项目的提质增效。

瓯江引水工程全项目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开展“智慧水利”信息化应用,在设计、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深度融合应用GIS、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此同时,工程依托瓯江引水公司打造的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通过BIM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水雨情,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洞内人员定位、运行参数等自动采集监测,着力将瓯江引水工程打造成国内先进生态智慧水利建设的典型示范工程。

在数字智慧管理的背后,项目还借助许多“黑科技”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今年3月,省内水利行业首台6.5m级TBM“奋进号”,在位于瓯海潘桥的瓯江引水工程中游段岭西段隧洞始发,开启3429米的掘进征程。围绕此次始发,工程项目团队积极克服前期设备进场组装与狭小空间始发两大难题,以物联网为基础,依托“智能监测+远程自动监控+全要素现场掌控系统”应用,针对始发各环节卡脖子因素逐一销号,为始发工作保驾护航。

中铁十局瓯江引水工程涉铁段项目部经理刘贺介绍,岭西段隧洞地质条件复杂,整个区间线路下穿既有构筑物赵山渡引水隧洞,温州绕城高速1号、2号隧道,福州路1号、2号隧道以及杭深铁路圆岩寨隧道,施工风险和难度大。TBM的始发将克服施工线路上的特硬地层,大大降低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保障了项目的安全实施。

提水质,注活力打造“水经济”江南盛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瓯江引水工程将赓续水文明,传承千年治水脉络,耕拓水岸经济带,再现宜商宜游宜居的商港盛景。

“引水工程打通内陆河网之后,不少断头河将重获生机,变身成为风景区,也将改善河岸人居环境,不少曾经的‘沟景房’将变为‘江景房’。”瓯江引水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引水工程沿线分布许多网红打卡风景区,如金竹分水隧洞附近是山根艺术村;泽雅上分水口附近是龙溪风景区,并进一步提升戍浦江的水质等;河水水质提升之后,将为沿河带的水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如发展水上漂流、户外露营等亲水活动,市民们可以在引水工程沿线亲近自然、感受水乡风情;开发活字印刷、泽雅屏纸等文旅项目,让市民和游客们在河畔尽情享受美好时光;水资源的充沛供应将有条件使得沿线农作物生长更加茁壮,并积极推动农旅结合,开发出多元化的涉水产品。

此外,引水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引瓯江水总量7.43亿立方米,使市区形成珊溪水库、泽雅水库和瓯江引水工程互为备用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满足温州发展中长期用水需求。

在瓯江引水工程的助力下,温州将以“水”为笔,勾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篇章,以绚丽的色彩绘就绿色生态水环境的美丽蓝图。

温州晚报记者 高寒潇

热文榜单